(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戍边自古以来都是苍凉而沉重的。因为在这战端之地,战则意味着首当其冲的牺牲,守则意味着经年累月的年华。作家杜文娟在其新作《守边》中,将诗意的叙述与理性的认知紧密结合,为我们刻画了一群扎根边疆、驻守雪域高原的英雄图谱,让我们在敬仰与热血沸腾中感受到中国军人的魂骨。
《守边》全书共分12章,分别为12个独立的故事,又彼此关联,呼吸与共。书中既有解放阿里的进藏英雄先遣连,又有“绝不能把祖国的领土守小了、守丢了”的新时代戍边英雄;既有一两年见不到一位到访者的“喜马拉雅哨兵”,又有放弃内地工作跟随丈夫赶赴边关的军嫂……在书中,作者采用宏观描述和微观呈现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广大军民在坚守中奉献芳华,用心中的大爱构筑起的精神长城。
“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氧气吃不饱”,雪域高原上的自然环境艰苦。就连笑都不敢大笑,一笑嘴角就流血,手掌虎口也皲裂,脸上一层一层地掉皮。战士们用“到蔬菜温棚看绿色的黄瓜叶、红色的西红柿、大哭一场”化解身心的烦恼与寂寞。“如果不是为了祖国的安宁、边防的稳定,就是地上铺满黄金、顿顿山珍海味,也不愿意留在这里”,这是众多边防人的心里话,但他们却又都毅然选择留在这里,接受着极度严苛的生命挑战。
作为一名军人,“能有边疆工作经历,是光荣和自豪的事”,这不是妄语,而是边防战士的心声。因为“虽然艰苦,心中却有阳光,只有奋斗过奉献过,才能体会到成长的幸福和收获”。譬如,《戍边卫士》中,先遣连130多名官兵在党支部书记李狄三的带领下,以牺牲63人的悲壮将五星红旗插上藏北高原。病重的李狄三恳请党支部不要给自己用药,把最后一支盘尼西林留给战友。先遣连不仅解放了阿里,更是让守边精神得到了延续和传承。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生在喀喇昆仑山为祖国站岗,死在康西瓦为人民放哨”,是他们的铮铮誓言,默默坚守、无私奉献更是他们的不悔选择。他们犹如雪山下的紫花苜蓿,铸就了新时代中国军魂。
而这种军人精神更是感染了更多人,于是有了“天路守护神”何剑波,有了“昆仑卫士”张良善,有了为挽救村民生命被雅鲁藏布江急流卷走的村党支部副书记仁增……他们不仅点燃了卫国戍边的火花,还安顿了人的身体和灵魂,他们是这个时代最美守边英雄的群像缩影。
边防军民用青春、鲜血乃至生命铸起的巍峨界碑,不仅是祖国大地繁荣富庶、万家安居乐业的安全屏障,更是新时代青藏高原上守边卫士的精气神。
□秦延安
标签:
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