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缝隙” 自在的灵魂
——评朱秀海《来自另一宇宙的女人》
文/邓淑月 房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来自另一宇宙的女人》是一篇将现代物理学与心理学结合起来,具有创新性的关于人生哲理思索的诚挚之作。心理医生和精神病患者之间的故事,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并不少见。但小说题材具有创新性,作家不只是单纯地写传统的心理治疗法,而是结合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来论述。这本是两个不交叉的领域,但作家将它们很好地结合起来,产生了新的艺术融合效果。 作品中多次出现的宇宙之“缝”,正是作家所要表现的哲理性思考。
作家在创作时关注的重点是人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情感,对于外部事件的描绘笔触不多,叙事场景基本集中于这座隐蔽在林间的神秘园墅。作家要表现的重点也不是故事和情节的建构,更倾向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波动。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作家关注现代人的精神异化,某些“精神病患者”或“疯子”的精神状态并非不正常,他们并不是世俗意义上的精神病人,正常与癫狂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小说中频繁出现的“缝”,看似是物理学中的有关概念,但其实就是我们日常中所说的机遇。找寻宇宙之“缝”,其实就是抓住每个人生活中的机遇,是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要探究的课题。
一
初次会面,“女病人”说自己来自另一个宇宙的另一星球,并且向心理学家提出两个诉求:一是怎样离开这个星球回到自己的宇宙;二是怎样做一个真正独有、自在、自由的副本。初读会觉得有些匪夷所思,觉得这不过是一个“梦游症患者”的自我幻想。但结合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的理论来思考,也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女子对于当代物理学理论的了解结合她三岁时的幻想,让她陷入了作为其他宇宙“副本”的执念之中。可能我们每一个人幼时都有关于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与宇宙法相悖,所以我们大多数人不再考虑来自另一宇宙的可能性,变得缄默不语,也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沉默的大多数吧。
从心理学家的视角来看,她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疯女人,沉浸于自己来自另一宇宙的幻想之中,但是关于她来自另一宇宙某星球的副本并不能完全说是一种精神病人的胡言乱语。就像当年柏拉图提出的哲学课题,女子提出的思考也是一种新的柏拉图式的问题。女子是幸运的,她足够聪明也足够漂亮,她不仅读过量子物理学的书籍,也读过大量中外文学作品,对于哲学问题有自己的独特思考方式。正因为清醒,所以对痛苦的感知力更强,她不断思考如何才能回到自己的宇宙,回到自己的星球上去,不愿意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对于这个上不真实的自己感到痛苦和悲惨。在世人看来她已经拥有很多了,过着一种优越、幸福的生活,但她认为自己的人生是不幸的,充满了一地鸡毛、痛苦和悲伤。究其痛苦难堪的根源在于她与生俱来的“疏离感”,她获得的是世俗意义上的幸福感——家庭美满财富自由,但她被一纸协议困在庄园之中了,作为前夫的“副本”而存在。
当教授和女子争论不出一个结果时,女佣的出现让这场会诊出现了转机。被教授视为影子一般存在的女佣,说自己就是女子的副本。女佣指出世间的万物都互为副本,“主体”与“客体”是相对应的,这番话点醒了女子,认为他们之间不但互为副本,也可以成为对方的宇宙之“缝”。因此女子提出要和女佣交换人生,找寻属于自己的宇宙之“缝”,体验一种完全别样的人生。或许世人不能理解女子的做法,离开庄园放弃资产几乎是净身出户,放弃旁人所羡慕的优渥生活,只为了找寻独有、自在和自由的本我灵魂。她想抓住唯一的一条宇宙之“缝”,相对意义上成为自己的“本体”,而不是任何量子级别或外宇宙外星球某个本体级别的人类的“副本”。这对女子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她苦苦寻求了几年的宇宙之“缝”。对女子而言,在被动地过一种不自由的人生和主动选择辛苦却滚烫的人生中,女子坚定且勇敢地选择了后者。
二
具有心理学家和物理学家双重身份的“教授”,是作家将心理学与物理学这两个学科领域结合起来的重要人物。虽然文章的重点在讲述“来自另一宇宙”的女人,但是教授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性角色。教授作为国内名气最大的心理学家,初次会诊时认为女子是一个精神分裂患者,对于女子的诉求感到极度震惊。教授作为心理学家有其专业性,他没有直接否定和质疑女子的精神诉求,而是选用一种轻松愉快、饶有兴趣的口吻。作为心理学家,重要的不是解决患者的精神问题,有时候最重要的是如何倾听,一个好的倾听者对于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授有自己的一套心理治疗法,比如对待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诊疗法,他就是这样成为名医的。作家对于单纯心理层面的部分着墨不多,因为单纯对于心理学问题的探讨很容易陷入意识流层面的浮泛与空洞。如果文中的教授只单纯是一个心理学家而不了解物理学方面的知识,那么女子的心理问题就没办法得到解决。以一个心理学家的视角,展现了他们对待某些问诊者精神状态的看法,也展现了在现代社会心理治疗中存在的某些弊病。比如心理学家对待问诊者的不理解,认为女精神病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或者说是另一宇宙中。心理学家内心是绝望的,认为没人能治得好精神分裂患者,对待自己应付不了的心理疾病,所能做的就是给病人镇静药剂,简单、粗暴地阻止大脑中“涌现”的产生。揭示了国内心理学治疗的现状,主要是靠药物抑制思想的产生,而非从心理问题产生的源头上进行疏解。
教授也是国内名气很大的物理学家,在和女子的两次会诊中,女子提出的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副本”“涌现”这些概念,教授以一个专业物理学家的角度进行解答,增添了本文的知识性和专业性。关于女子三岁时在地震中的产生的思想意识,新物理学上称之为“涌现”。而女子大脑中产生的“涌现”,与教授书中有关多重宇宙是存在的新发现相契合,并且在量子物理学中的“双缝实验”中得到验证。作为国内最炙手可热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的知识和学问遭遇到了这个“疯女人”的挑战。更重要的是,面对女子提出的诉求,怎样成为一个独有、自在和自由的副本,物理学家陷入了迷茫与困顿,他对于当今繁荣发展的量子物理学丧失信心,关于量子可以穿过双缝的实验也不过是一种猜测,并没有得到证实。男子坦言物理学家发现的实验结果并不是百分百具有科学依据的,部分物理学领域的书是为了发表而发表,是纯理论但不具有现实意义的。教授也坦言,部分物理学书籍的出版具有功利性价值,比如为了评职称获得荣誉等等。教授以一个物理学家的角度,向我们讲述了国内学术圈存在的浮躁风气,专心耕耘于学术的专家越来越少。一些学术著作确实在理论方面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是这种缺乏实验依据的纯理论式书籍,又确实在一些层面上影响到读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授发表的那本关于量子物理学的普及读物,碰巧为女子三岁时的幻觉提供了理论支撑,让女子陷入找寻宇宙中“本我灵魂”的纠结。男子作为名医和教授,拥有财富和社会地位,但是没有克制自己内心的欲望,最终因为贪婪而入狱。这一具有戏剧化的结局,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部分知识分子的浮躁习气。教授代表的是社会上某一类知识分子,有知识有文化,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但是内心仍有破碎不堪的一面,揭示了现代知识分子性格中的隐藏面。
三
作家朱秀海从早期的创作开始就秉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认为真实是写作的最强武器,真实是每个作家作品的最可靠最丰盈的故事源头。相比于早期作家创作更集中于关注外部大环境和历史事件,后期创作转向关注个体人的内心情感。作家对真实与虚构关系的处理很巧妙,标题中的“另一宇宙”就带有神秘梦幻的色彩。从开篇男子进入的超现实印象的园墅还有如幽灵般的女子,都给他一种不真实或者生活在别处的异样感觉。开篇将读者引入一种非现实的印象,仿佛真的置身于某个非现实的宇宙空间。同时作家直接点明一种非现实的感觉,也为后续女子的奇妙言语作铺垫,不至于让“来自另一宇宙的女人”的出场过于突兀。作家在处理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很巧妙,一座隐蔽在林间的神秘园墅和一个置身其中的神秘女子,充满迷幻的氛围感。小说中引入了许多关于物理学中量子力学的概念,不禁让读者想到了科幻小说中经常提出的“元宇宙”概念。但是作家引入了一个量子力学的概念,论述的重点不在元宇宙问题的讨论,而是借助物理学理论来探讨女子的心理状态。相比于当今社会中单纯关注人格心理状态的其他作品,部分可能陷入“空洞浮泛”和“无病呻吟“的怪圈之中。本小说将“精神分裂患者”的困惑集中到一个具体的理论问题上,即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化抽象为具体。
小说的真实性,在于作家不回避现实生活中的劣根面,比如教授作为心理医生对于碰到匪夷所思病人的习以为常,以及作为物理学家发表的新物理学理论的功利价值。作家想要表现的是所谓的“疯子”并非不是正常人,他们并不是无病呻吟,并不是书读得太少却想得太多。可能恰恰相反,他们对于书中的问题思考更深刻,更执着于寻找一个人生的答案。小说最后的结局具有戏剧性效果,在女子和女佣交换人生的五年后,女佣和教授一起入狱,女子去监狱看望他们。交换人生后的女子依旧过得很好,甚至精神状态比从前更好。不被大多数人理解的女子放弃丰裕的资产离开庄园,她抓住这一次自己选择的宇宙之“缝”,相对意义上成为自己,而不是作为人类的副本。女佣和教授却因为贪婪犯罪入狱,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虚伪,是现实中真实人性的反映。总体来说,作家在创作中实现了真实与虚构的和谐统一,选用的是虚幻的外衣,但却是真实的内核。
找寻宇宙之“缝”并不困难,它不是一个纯粹的物理学上的问题,生活中的“缝隙”时刻都存在着,只要有改变的勇气,随时可以选择过一种别样的人生。“女疯子”找到了自己的宇宙之“缝”,她在交换人生中获得了新的自由。教授和女佣没有克制住内心的贪婪,最终入狱,他们没有抓住自己的宇宙之“缝”。女子和教授其实就是现代社会中两类人的缩影,一类执着坚定地找寻人生答案,最终寻得自在灵魂;另一类无法抵御生活中的诱惑,最终归于庸常。这篇小说以小见大,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心灵异化以及在庸常困顿的处境时内心做出的选择。最初关于物理学理论的深刻思考,关于量子力学和元宇宙的纠结,最终归根到一句简单的哲理。作家在这篇小说创作中也找寻到了自己的宇宙之“缝”,在创作时实现了自我的突破,他在题材上进行创新,对于真实和虚构的关系处理得也很巧妙。《来自另一宇宙的女人》是一部将现代心理学和物理学结合的具有创新性的作品,作家直面人性中虚无破碎的本质,为我们找寻人生答案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标签:
要文